金蝶:轉型成蝶
2011年1月18日零點34分,馮國華發出了自己的第一條微博。天亮之后,他的身份將正式由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主管合伙人,轉變為金蝶國際軟件集團總裁兼金蝶軟件(中國)有限公司CEO。
吸引他的,是金蝶正在進行的轉型——由軟件公司轉向管理與IT整合服務商。而他的加盟,本身亦是金蝶在此次轉型中對人才布局整合的一步。
“轉型需要‘另類人才’。轉型后的金蝶不僅為客戶提供IT解決方案,更提供管理和咨詢服務,把管理和IT緊緊地結合起來!苯鸬麻L徐少春對《中外管理》說。他期待著,金蝶在未來能夠成為世界的金蝶,并推動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。
事實上,這個18歲的企業對轉型并不陌生。金蝶就像她的名字般演繹了一個企業化蛹成蝶的繽紛過程,而貫穿于這個過程的,是不斷地轉型。轉型推動創新,創新引領成長。當企業取得階段性成功之后,該如何繼續自我突破,緊跟時代的腳步,以實現持續領航?
金蝶或可提供有力的借鑒。
轉型、整合、高增長
就在今年8月,國際權威調查機構IDC發布報告:金蝶軟件2010年在中小企業應用軟件市場中,占有率再占鰲頭,創下七連冠。
事實上,在過去一年中,金蝶的表現足以使徐少春滿心歡喜:2010年,金蝶股價一路上漲,營業額實現了最近8年來的最高增長——44.1%,遠高于20%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,而其中軟件服務增長超過50%,已經走在國內軟件向服務轉型的前端。同一年,這家18年來活力不減的企業,員工人數從5400人躍升到11000人。這讓徐少春增添了一個新的玩笑語:金蝶不是家老公司,而是新公司——主要是由新員工組成的一家公司。
“可見,我們轉型的力度是非常大的!彼袊@說。
中國真正進入市場經濟20年之后,業務的成長、效率的提升以及資本的優化,將各個行業的眾多企業都推向轉型:海爾近年矢志于“服務的海爾”,騰訊在不斷宣稱“開放”,富士康正試圖從“制造富士康”走向“科技富士康”,東軟也將從B2B轉向B2C,連那個一向封閉的華為,也打開了一條門縫,因為其欲轉型為C品牌,挑戰蘋果和思科。
但是,轉型何其難。對許多企業來說,這是個不亞于煉獄的過程。如果說,金蝶的轉型與其他企業有何不同,那就是一邊轉型,還能同時保持高速度的增長。
原因是,它幾年來對轉型矢志不渝,系統性布局。用徐少春的話說,叫做“整合”。
其實從2008年起,金蝶便已經開始邁出這次轉型的腳步。這一年,金蝶成立了針對小企業的網上服務平臺友商網,并拉出了自己的咨詢團隊。在隨后的幾年里,金蝶并購了嘉瑪、普維、怡軟、食神等一批針對國內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專業軟件廠商,將其產品整合進金蝶的體系之中,并加以創新。通過行業細分經營,為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管理與IT整合解決方案。與此同時,對分銷伙伴的整合也加快速度,如今,金蝶的渠道合作伙伴已達千家。而就在今年5月6日,金蝶的第100家分支機構落戶西藏。
當然,更具創新性的還有與IBM戰略合作的進一步升級。2010年6月,二者攜手推出“金蝶產品+IBM服務”的創新商業模式。一年來,雙方整合交付服務團隊的擴張速度遠超過預期,已經由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等一線城市推廣到二、三線城市,合作行業也從原計劃的建筑施工與房地產、HR、國資委、醫療設備等行業擴展至現代農業、醫藥制造和流通、環保、家具建材等多個領域。
在確定了戰略轉型,并隨后啟動研發、運營上的多面轉變的同時,在管理學家成思危的支持下,金蝶還聯合國內著名商學院,于2008年啟動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活動,3年來,積累了大量優秀企業案例。此舉可謂“一舉三得”:既幫助不少企業梳理了自身的管理特色所在,也同時為金蝶的研發提供了智慧源泉,而且在這個過程中,金蝶管理專家的形象也日漸清晰。
上一篇:中國管理.全球論壇宣言
下一篇:金蝶軟件董事長徐少春:商業文明正在轉型路口
用戶留言: